第(3/3)页 容梁那边岂是不知杨凌在兴风作浪,奈何拿不住杨凌的把柄,即便是有一些证据攥在手上,在不能确保对杨凌一击必杀之前,那些证据摆出来半点用处没有,反而会坏了以后的大事,授杨凌以柄罢了。 杨凌这边又岂是不知容梁和江南的势力也有瓜葛,不然凭着吕吾魏高的能力,要真的想刺杀狄夷使团,就凭阿罗敏那样的武将,又哪里挡得住? 诚然,那天晚上之所以使团的使臣们没有受到太重的伤,杨凌也贡献了必不可少的力量。他手里有皇帝的龙影,龙影们现在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,那天晚上,他是把龙影放出去护着使臣了的,龙影们没有出手,但他们的存在就足以震慑刺客。 吕魏甚至容梁,也怕落下证据在龙影手里,所以,一击不成,干脆就退了。 七天之后,杨凌把双边协约的草案呈给了皇帝,请皇帝批示。 那是一份极其缜密、几乎挑不出任何对大凉朝不利的协约,但又能保证狄夷人的利益,皇帝不是不识货的人,什么是好东西,什么是糙东西,他怎能瞧不出来? 欣赏这个儿子的同时,心里也不由生起了忌惮之心。可他毕竟不能长命百岁,其他的儿子,接不下他手里的江山,他的选择,只有杨凌。 在杨凌不触及他的底线的情况下,他还是想要力保这个儿子的。 容梁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,只是在由谁出任南平边境总督使的问题上,他和杨凌有所分歧。 杨凌的意思,直接还由慕家军接管边境事宜,慕慈恩老将军熟知边境的情况,自然更容易接手。容梁的观点则是,慕老将军年纪大了,而且和狄夷人结下了诸多深仇大恨,有他在,边境怕是难以和平相处。 杨凌也没有回怼他,就问了一句,容大人认为由谁担任这个职位好。 容梁老狐狸自然没有推荐什么人,他把锅甩给了皇帝。 皇帝斟酌了半晌,道:“容后再议,等先把这些协约和狄夷使节签了再说吧。” 不消说,这又是一场明争暗斗。杨凌下朝的时候,瞥了同在朝堂的慕南云一眼。慕南云也正好在看他,但瞧上去,慕南云并没有什么要拿下督使位置的意思,杨凌只瞥了一眼,就径直离开了金殿,没有和他说话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