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余旋风来了(六)-《文豪1983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余切:“我恐怕还是以写国内的文学为主,适当写一些国外的作品。”

    李小林纳闷了:“难道你觉得我们两个国家之间,不会成为朋友吗?你还没有感受到日本朋友的热情吗?他们多喜欢你啊!”

    余切说:“我们当然会成为朋友,但朋友之间也不会一直好下去。”这也不是余切的想法。

    终于,他被巴老介绍和一些日本书商见面,为了沟通余切的出版事宜,而这些沟通很成功,日本人给余切拿到了本国有名气的作者才能有的条件。

    大部分的日本新人作者,甚至不能和余切相比。他们要经历打响名气,苦熬多年的过程,有的穷苦日本作家不得不自费出版自己的文稿,希望能受到读者的赏识,然后陷入到经济上的困顿,被出版商拿捏。

    大家一起喝着清酒,一起跳着舞,一起唱着歌,谈论起两国之间那些影响了历史的大文豪。

    “我们曾经靠的这么近,我们简直是兄弟,不会再有分别。”日本人说。

    余切确实相信,他们之中一定有人是真心的。

    席间,有一些的年轻日本女性,给诸位服务,她们每一次上菜、端酒都要跪下来;余切和巴老是最为重要的客人,因此居酒屋请来了七十多岁的女主人,这个在中国可以颐养天年的奶奶级人物,朝余切跪下来,伏着身体送上酒水。

    余切接过来喝了,笑容自若,当时并没有什么扫兴的举动。

    结束掉这场宴席,巴老也很高兴,他问到了同样的问题:“余切,你觉得我们之间能做朋友吗?”“恐怕不能。”余切这次说了实话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呢?”巴老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“我看到日本人尊卑有序,对强者十分恭敬,对弱者却呼来喝去——他们连自己的同胞都不能完全的热爱,又怎么会热爱异国他乡的我们?”

    巴老点点头:“是的,你很清醒。我们个人之间的关系,很难代替民族之间的关系。”

    这并不是孤例。

    不久后,作家们又在媒体的见证下,见到了藤野严九郎教授的后人——藤野教授正是当初照顾鲁迅的日本教授,鲁迅怀念他,珍重他,特地写了一篇文章《藤野先生》。

    访问藤野后人是来日作秀的标准流程:不论是政治家还是作家,都要走上这么一遭。

    藤野和鲁迅之间的关系,已经成为两国友好的缩影。

    但作家们发觉,藤野先生的后人并不懂文学,也不知道中国文化。

    而其实鲁迅本人虽然写了怀念藤野的文章,他自己却极为清醒。在谈论到中日关系时,鲁迅曾经写文章“没有力量的均衡就没有真的亲善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