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南海(二)-《文豪1983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念书可要比看书慢得多。一晚上过去,陆应墨念得口干舌燥,也不过读了这一期的一小半。

    “解散,明天再来听故事!”李班长说。

    战士们都发出一声哀叹。

    半夜,岛礁上的高脚屋,众人辗转反侧,不能入眠。

    北纬三度三五到十一度五五的星光,洒在这片宽阔的海域上。其东西长达九百公里,南北宽约八百八十公里。

    一片近九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,给他们的竟只有一片高脚屋,想想天上有那么多星辰,任何一个都要比渺小的自己更庞大。祖国大陆,还在遥远的两千公里外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十分奇妙。

    有时感觉自己超脱了,比宇宙还要大,有时觉得沮丧。情绪总在这两者之间转换。

    本应该是极度疲惫的状态,但一闭上眼,就会想到老山前线的张兴武、史光柱,营长。

    那一个个故事中的人,就出现在他们眼前,整装待发。

    子弹、匕首、连天的炮火……全不怕,怕的是死一样的寂静,无人交流,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。

    “你们睡了没有?”

    人群中,小胡忽然试探性的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没人回答他,也没人劝他闭嘴。小胡自顾自的说:“张兴武带了六十包纱布,超过一般卫生员的三倍!他怕是都裹成了纱布人!”

    沉默两三秒,似是不愿意让话题消下去。小胡又说:“张兴武是个不守规矩的油兵!我不晓得他适不适合老山,他适合我们这边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终于有人回答,似乎是李班长。

    小胡一看有人接话,立马倒豆子一样说:“我们一开始要保持仪容、军姿,结果穿得裤裆也烂,脚上长癣!后来通通换了汗衫,裤衩,领导来视察,一开始问:你们为什么不穿端庄一些?他要再呆半个小时,就要说,娘诶我错了,你们这热死个人!”

    高脚屋内立刻传来嘻嘻的笑声。

    一个人说:“他营长没有批评他,反倒相信他才是最厉害的!”

    后续,又为自己找补:“班长,我不是说你,你也是厉害的。”

    “——少来!”

    战士们议论起来。

    “大战在即,自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来。我看这个张兴武,肯定大有作用……”

    “还有那个史光柱!他已经做好牺牲准备了!他都在交代后事了!”

    “对,还有史光柱。”

    “人为什么能这么视死如归?”

    “谁知道呢……”

    忽然,有人问:“你说这些战士们,最终能活下来几个?”

    高脚屋内一时寂静无声。不知为何,众人的目光都寻着声音,朝向资历最老的李班长。

    冲锋的尖刀连向来最勇猛,伤亡也最大,有时一整个连都不剩几个全须全尾回来的人。

    这些他们当兵的自然知道。

    李班长沉默片刻后,沉声道:“死,也是不需要怕的。怕的是死的无价值,死于屈辱,死于背叛……我珍惜生命,但我可以不怕死。”

    他的声音盖过了潮汐,在高脚屋内掷地有声。

    今天下午,才接到了《军文艺》的老幺陆应墨心神一颤。

    他发觉,眼下这高脚楼的战友已彻底的陷入到故事中。一段文字,竟然能有这样的力量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作家吗?——

    四月下,《血战老山》在军队体系中已赢得广泛好评。

    因纸浆稀缺,印刷出来的首先供应前线,之后才拿到市场上销售。新华书店的“扎辫子姑娘们(指那些有权利决定采购数量的基层员工)”已往上催促多次,每次都被压了下来。

    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余切的竟像是特供酒和特供烟一样,成了个稀罕物。

    上一次这样风靡,还要追溯到三年前的《潜伏》一文。

    尤为令人惊讶的是,《血战老山》在驻岛战士中异常的受欢迎。他们大约每周能往家里寄一封信,信嘛,自然也要被指战员拆开来看的,近来“张兴武”、“老山”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。

    显然,“老山精神”已成为他们新的信念。

    京城的总政宣,召开了一场小型庆功会,报告人正是余切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