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3 中产阶层-《重走未来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回到最初的话题,与谁平等悖论。”

    “穷人大都希望和富人平等,因为平等意味着价格增高;富人则不愿意与穷人平等,因为平等意味着价格衰减。当富人是绝对少数而穷人是绝对多数时,穷人聚集起来的怒火往往能够轻易而举撕碎富人的安静祥和,这样的社会认知很难从容有序。可是,如果富人成为多数呢?”

    吴静怡本来已经听得昏昏欲睡,骤然听到“富人成为多数”论调,不禁呵呵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富人怎么可能成为多数。

    成了多数,还那叫富人吗?

    富与穷对比,不是看财富总量,而是看财富占比,即使一名现代人吃的穿的比古代皇帝还好,他也照样被大家视作穷人。

    吴敬忠:“你觉得好笑?”

    吴静怡:“我突然来了兴趣,你说说富人如何成为多数?”

    吴敬忠:“富和穷是相对概念,有种富是感觉中的富。”

    “举例一种最简单的手段。假设一万人的群体的总财富为1亿元,人均财富应该是10000元,低于1000元的是穷人,高于10000元的是富人或者说相对富裕者。与此同时,有一百名最富的人拿走9000万元财富,剩下的9900人只能均分1000万元财富。即使把其它8900人贬为一无所有的奴隶,也才制造出1000名不穷不富的小民。如果剥削这样残酷直白,如果9900名大众意识到1%的人拿走了99%的财富,如果9900名大众意识到他们赢得得到人均10000元的财富,民众有极大概率团结起来反对1%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这100人比较聪明。”

    “100人决定换一种方法计算社会总财富,用一项又一项复杂公式告诉你,社会总财富不是1亿元,而是只有区区500万元。既然财富只有500万元,人均财富就应该是500元而非10000元。瞧,穷与富的标准线顿时油10000元锐减到了500元。”

    吴静怡呵呵笑说:“你把人想的太傻了。”

    吴敬忠:“是你高估人类的智慧和忍耐了。”

    吴静怡:“生活条件在那里,谁会觉得500元富裕啊?”

    吴敬忠:“中产阶层。”

    吴静怡:“?”

    吴敬忠:“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一群傻瓜,他们守着500元以上的财富自我安慰说自己混的还算不错。”

    吴静怡:“怎么可能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