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 掀起一片捐钱善风-《假太子替身》
第(2/3)页
这一拜,让容铮对慕容祁的印象再多加几分。
原先,她在南镜问题上护住了慕容祁,就是怕慕容祁那样的人才埋没在南镜,而如今看来,她的决定是正确的。
她扶了慕容祁一把,她亲口道:“孤也向你保证,农贸重镇的打造上,没有保皇派更没有太后党。”
慕容祁不知道她为何总是那么自信,但他相信,太子会说到做到。她有那个能力!
次日,果不其然在太子主动为底下利益做保驾护航的基础上,官员们通过自身的关系招募到了不少商人,甚至是超标招募。
容铮好久没有遇到这么顺风顺水的事情了。
官员们暂时没有内斗的倾向,大家都盯着打造重镇,安排着各自的位置,内部互相调和就怕打乱这次机会。
尤其是有两股官员的力量,他们分别在天字寓意楼开起了会。
一股官员捧着茶,大家都对农贸重镇搬迁西北数十万人数感到艰巨,挑战,但他们也兴致勃勃的讨论着。
“如果几十万百姓都同意迁移到镇口城,那也许可以记载青史。”
“西北年年乱,叛军四起,为了摘掉这个恶瘤,我等必须齐心协力。”
“那儿每年都要消耗国库五十万两银子来处理,实在是一笔负担,太子推荐的计划无疑是利国利民的行动,既然大人们都同意,那我等也会尽力配合。”
“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。”
“就是不知道太子打算出多少,毕竟这是她提出的计划。”
此话一出,大家都看向说这话的官员,那官员也不嫌大家这么看他,他仍旧非常自我道:“太子殿下清高,太子殿下不和我们这些人同流合污,难道这不是事实吗?”
不过大家也习以为常了,总会在那么多公共场合上遇到几个杠精。
而另一股官员则是对太子开始品头论足。
他们纷纷道:“南镜虽然已经开始富裕,并且有大发横财的迹象,可还不是因为他们靠沿海,平原之地又靠辽国,水路两地的优势,他们想不发都难。”
“凡是南镜商人,辽国大王都给予通行方便,这都是看在太子殿下的面子上。不知我等京城商人能不能有这份便利。”
“现在不是该为农贸做准备,你们在公事上还不忘私事,实在是不应该。”
“天下熙熙攘攘,皆为利来皆为利去,你我心里都很清楚,什么农贸重镇不过是大家都看上了南镜那剩下一半的燕地,还有太子殿下能调动辽国公主的特权。”
“就是,农贸重镇虽然利国利民,但谁利了我们,商人不就是要赚钱才叫商人,哪有往里面亏本的。”
“那么按照你们说的,你们是不想参与吗?”
“哎,你别胡说,我肯定参与,长远之计还是有利益可言,我们只是担心以后的风险。担心陛下醒来会全权推翻太子殿下的良政。”
“确实,太子殿下明明已经东宫之主,陛下还因太子与太后的关系而心生忌惮,只不过,太子也不是陛下三言两语就能换下来的。大家尽可放心。”
“那可未必,皇政院的王爷们尤其是齐王对太子可有意见了。他已经暗中联合其他人要等陛下醒来弹劾太子,我怕陛下只要最近两天醒来,这个农贸就可以搁置了。”
大家似乎在对和陛下有关联的事情,都感到有些悲观。
只有一个年轻的官员,他义愤填膺道:“太子便是未来储君,她只要一日没被废,农贸重镇就可行,只要我们积极参与,陛下也不得不看在我们的面子上将工程继续下去。”
两股官员都商量着,然而他们不知道,容铮抽个空回了巡察卫,这一次直接将景王释放出来了。
大家都对太子此举感到不解,而景王出来后,他没了大半产业整个人都低调的不得了。只有晚上的时候会喊齐王一起喝酒,两人喝完酒,景王叫着太子就是一顿臭骂,齐王就爱听这个蠢货骂太子,到时候出事就是他的问题。
结果也不知道景王骂的是太痛快了,还是代入感太强了,再加上齐王跟着喝了不少,他也骂了起来。
刚骂了几句,他们两个人集体被人举报了。
等天亮了,巡察卫过来请齐王过去,齐王打死不去,还死皮赖脸说自己是王族,他们无权带他去巡察卫。
而巡官司只是带着口信通知齐王,是太子这位晚辈想招待他,想亲自给他道歉,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个晚辈对长辈掀桌确实不对。
并且她已经备好大礼请求齐王的原谅。那巡官司也是个人才说的是声情并茂,十分的诚恳。
让齐王都有些动摇了,然后他千方百计跟巡官司套话,发现太子确实没下逮捕令,自己去一趟的话,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个大礼。
如果太子道歉就更好了,起码他被落下的脸面能重新捡起来,让皇政院的人不再敢拿他被太子吓到这件事来嘲笑他。
然后齐王去了巡察卫。
齐王确实得到了大礼,他还没来得及拆开看看大礼是什么,太子就说身为王族要士先力卒为农贸重镇带头,希望他能捐出这份大礼,这样她会将他的名字记载红榜第一名。
以后陛下醒来,也会嘉奖他,甚至整个朝廷都会赞誉他。
于是,齐王还没捂热的大礼就被容铮收回去了,以作为农贸重镇的捐献上了红榜的名。
齐王反应过来气得脸色发青,他感觉自己被太子耍了,就直接甩袖离开了。
等出了巡察卫的门口,气得鼻子都快歪的齐王才反应过来,自己还没等到太子道歉,他就跑出来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