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2章 文明进步的标志-《大唐:李世民求我造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赫连琉璃开头就有些被吸引了进去,唐初时期小说还很少,即便是本来的历史上,唐朝时期的小说发展也已经到了唐朝中后期,在纸张的成本不断下降之后才开始逐步的繁华。

    在纸张价值高昂的时候,大多数读书人的纸张都用来学习或者写作诗歌为主,自然不可能去写小说这种题材的东西。

    现在虽然李恪将纸张的价格打了下来,但是文化的发展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。

    而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写小说,也多以历史为题材,加以自己的创作。

    像是这种志怪类小说,在大唐还是一个空白。

    只是赫连琉璃不知道的是,她算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    第二日李恪早早的起来,然后就奔着长安城外去了,因为工业区新的成品已经做出来了,工业区里面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,越来越多的厂房在不断的建设完成。

    这里已经颇有几番后世五六十年那种厂房的样式了,钢筋水泥红砖外加钢架的结构等组成了一些大型的厂房。

    不过另外一些厂房已经在靠近长安的西南方向重新选址了,这里准备建造一个大型的钢铁厂,后续的炼铁等工厂都将转移到这里,主要是现在后续的一些大型铸造已经有了些许的想法,所以,炼铁和炼钢也不是单纯的炼铁和炼钢,到时候肯定是要跟锻造融为一体。

    避免重新融化钢铁,二次浪费之类的,这个时代烧制焦炭还是非常耗费材料的,幸亏烧制焦炭的废品也可以用来制作给百姓过冬的燃料,不然的话都浪费了。

    工业区,一个全新的厂房矗立在了这里,厂房的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匾:大唐皇家钟表制造厂。

    没错,李恪今天是来看钟表的,他所需要的摆钟已经制作出来了,实际上摆钟的难度并不高,无非就是由发条、擒纵机构以及联通钟摆等制作而成,懂得原理之后制作起来都不难,更何况是李恪这里还有完整的机械结构。

    实际上钟表大概是在三个多月前就制作出来了,但是制作出来之后,这些工匠们一直都在计算和测试钟摆长度,发条的松紧程度对计时的影响,然后通过传统的日冕等方面对时间来进行精准的计算。

    而这个计算的过程,长达接近四个月,现在终于算是接近完美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